河池学院办学70周年庆祝活动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友芳华 > 正文

【迎70周年校庆•校友记忆】覃伟年:九年院长心路

【作者:】 【来源:河池日报 】 【浏览: 【发布时间:2021-10-31】

编者按:2021年11月27日,河池学院将迎来办学70周年华诞。七十年扎根老区写春秋,七十年初心不改育新人。从最初的宜山师范,到河池师专,再到河池学院,一路走来,拓荒与创业同在,光荣与梦想同行,我们与祖国发展同向同行、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在时代发展中贡献了“河院”力量。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7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在学校官网特开辟“迎70周年校庆•校友记忆”专题,邀请广大校友,离退休、在职教职工投稿,或写彼时母校求学事,或忆师友同窗情,或谈学校办学成就,为河池学院70年峥嵘岁月献礼。

今天,我们推出曾任河池学院院长覃伟年的文章《九年院长心路》,共同追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作者覃伟年

2003年,教育部和自治区政府先后下文成立河池学院。2004年8月31日河池学院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我有幸成为河池学院升本后的首任院长。时至2013年4月18日调离,我在河池学院任院长时间为九年(准确地说是八年八个月)。

作为河池学院的首届领导班子,我们的使命注定就是要为学院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升本之初,百业待举,万事开头难,学院领导班子内聚人心,外求支持,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开始了本科办学的艰难起步。

规划先行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河池学院?怎样建设这样的河池学院?是学院领导班子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2005年9月,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银建军书记代表党委提出了学院未来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学院制定了《“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还制定了两个子规划,即学科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河池市、宜州市对学院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东校区北面为学院预留了近期用地200亩和远期用地2000亩。为科学规划校园,2006年暑假,银建军书记、韦世滚副院长和我一行人专程到广州,实地考察了广州大学城和广州部分高校,并当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的规划设计团队为学院做校园建设规划(此后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红色中国结”就是由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设计团队结合学院发展规划和地形地貌,对东、西校区和待征的200亩土地进行了平面规划,对预留的2000亩土地进行了功能分区规划。此后学校的一系列建筑,基本都按照此规划进行布局。我们积极筹措资金,于2007年完成了新征土地200亩,使校园面积达到600多亩。

观念先导

只有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本科办学的需要。

2006—2008年,学院连续三年组织全院干部教师开展大规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办学特色大讨论”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本科意识,探索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学院将2009年确定为“教学质量年”,狠抓教风学风建设、教学管理和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011年3月,组织全院干部教师举办“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进一步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并出版论文集《开放、创新、特色》。2012年5月,又举办“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讨会”。如果说2011年的研讨主要还是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层面上的话,那么,2012年的研讨就已经进入到操作层面了,从所出版的论文集《整改、发展、跨越》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

目标驱动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夯实本科办学基础的重要标志。

在2005年9月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上,银建军书记代表党委提出在2009年前后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9月,学院召开第一次教学工作大会,提出“重点实施九大工程,全面推进评估建设”的工作任务。“九大工程”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造工程、教学管理与改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工程、教风学风建设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办学特色培育工程。“九大工程”紧扣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各项目标任务。这些年,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九大工程”,学院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6—2009年,学院连续四年利用11月份组织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评促建,加强整改。由于教育部于2009、2010年对本科教学评估的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调研和调整,所以,全国高校评估工作暂停。

2009年12月,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韦春北书记代表党委提出了学院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并提出要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队伍是关键

学院建设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院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外出攻博读研,提高学历层次。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当年在外读书和访学的专任教师有近百人,占全院专任教师总数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学院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培训费,在校的教师也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为了引进师资,学院领导分别带队,先后到东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推介学院,招揽人才。

学院出台一系列科研项目资助和科研成果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积极性。2010年,学院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科基金项目同时实现“零的突破”,共3项;2011年继续保持,5项;2012年2项。2012年,学院获自治区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又同时实现“零的突破”。

我多次说过,在教学评估的所有指标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达30%”是最难的。这些年,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最多的。从鼓励进修访学、推荐申报课题、邀请专家指导到宣讲职称政策、修改申报材料等,为教师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在教师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终于使这项指标逐年提高,达到评估要求。

资金是保障

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学院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严重缺乏。

2005年学院终于成为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当年预算控制数为2000万元。下半年,我让韦世滚副院长找一块地,想建一栋1万平方米的教学楼。院长办公会讨论时,覃福珠副书记问,为达到评估要求,我们缺多少平方米?我说如果旧房一间不拆,缺5万平方米。他说那就搞5万平方米嘛!我说谈何容易,1万平方米的资金都还没有着落呢。体育馆才6600平方米,就是由于资金问题,搞了3年到现在还没完工呢。他说应该一步规划、分步实施,没有钱我们一起去找!银建军书记当即表示,全体领导各管一路,分头出去,找钱、找人(引进人才)!于是才有了后面我们称之为“三大建筑”的逸夫教学实验楼、图书馆和东区教学楼,合计5.7万平方米。

2008年寒假,银建军书记、覃福珠副书记和我带着十几个人,在南宁分头跑资金、跑项目,还一起挤进一家街边小店吃水饺。覃福珠副书记让大家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场景,并说这张照片应该进入学院历史。2010年暑假,为了争取东区教学楼建设资金,在打听到两位主管领导将一前一后从京返邕时,韦春北书记、罗之勇副院长和我在三天之内两次从宜州直奔南宁机场出口处,利用他们下飞机后短短的十几分钟汇报情况,最后落实了项目资金。

2009年,自治区教育厅为高校建设贷款搭建平台,我院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453亿元。由于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和各家银行的大力支持,体育馆、逸夫实验楼、图书馆、东区教学楼、学生食堂、东区学生宿舍、田径场、陈真如林泰奇大学生活动中心、西区教学楼、艺术楼等建设项目才有了资金保障。

师生是后盾

学院最缺乏的是资金,最富有的是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年我们真的是勒紧裤带谋发展,广大教职工为学院评估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2011年秋,学院获政府还贷补助6550万元,但其中要求学院自筹910万元,而且必须在11月底前支付到位。910万元,对于河池学院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超过了学院教职工一年所有津贴的总和。利用在学院第三次教学工作大会总结讲话的机会,我对全体教职工说,政府出手帮助学院还贷款,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呀!花910万元就能还6550万元的债,我们的钱变美元啦!但是,为了筹款,我们要缓发部分教职工津贴和奖金。大家听后,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从2009年起连续四年,在自治区党委进行的年度测评考核中,学院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的总评分都在80分以上,都达到评优的基本条件(虽然评优指标每年只有一个)。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班子成员都是敬业的、能干的、廉洁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干部群众对我们是理解的、支持的、包容的。

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用刻苦学习、投身实践、成长成才的优异成绩,感恩老师、回报学院、奉献社会。从2007届(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起,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长,2007届3人、2008届28人、2009届37人、2010届51人、2011届64人、2012届64人,始终站在同类院校前列。

2005年、2008年,董塔健副书记带领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先后参加在北京、南京举行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赛,我们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连获一等奖。2012年韦广雄副书记带队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大赛,我们的民族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又获一等奖,实现了三届全国大赛舞蹈节目一等奖“三连冠”!我们也兑现了赛前的承诺,三十多位参赛师生集体乘飞机返回(因为机票打折,实际票价比火车卧铺票贵不了多少),同学们都兴高采烈。

在毕业典礼院长致辞的时候,我都会与毕业生们预定一个约会:20年后和大家一起回母校聚会!虽然到那时,我早已不再是院长,甚至也早已退休,但我还是期待着和大家的重逢,一起分享母校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分享同学们事业成功的喜悦!

天道酬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经历耕耘的辛劳,才能体会收获的喜悦。

在“地利”不利的条件下,学院领导班子顺“天时”,赢“人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内聚人气,外结人缘,凝心聚力谋发展。

2006年底,自治区教育厅要选择一个邵逸夫先生捐赠项目的受赠单位,而且要尽快启动。时任厅长说,河池学院最需要,他们应该有项目储备的。接到电话,我喜出望外,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啊!马上和罗之勇副院长等人带上实验教学楼设计方案赶赴南宁,与教育厅相关部门领导对接。工作落实后连夜回到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的凌晨两点多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们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学科专业调整步伐,“化危机为机遇”。随着中央政府拿出4万亿拉动内需、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出台,我院的东校区扩建工程被列入2008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加快了推进的步伐。

2011年学院获政府还贷补助5650万元,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500万元;2012年两项分别为3230万元、600万元;2013年两项分别为4080万元、700万元。三年共偿还银行贷款1.296亿元,远超“三大建筑”的投资总和!

2011年9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全区24所本科院校书记、校长参加“广西高校质量建设座谈会”,并实地参观考察3所新建本科院校(含河池学院)。会议期间时任教育厅领导对我说,选择到河池学院是我定的,虽然我只到过你们学院一次,但我能感受到你们艰苦奋斗、团结向上、快速发展的气氛,让大家来学习,也是为你们加油!

评估大考

多年的评估建设,厚积薄发,迎接大考。

学院评估建设工作始终坚持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弄虚作假,不劳民伤财。评估指标体系中有两个核心指标,一个是“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一个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达30%”。而我院2010年底的实际数据,一个是1115元,一个是29.13%,都是只差一点儿达标。我们不掺水、不作假,这两个数据都如实写入评估《自评报告》,同时让专家组看到这两个指标的发展变化过程,并相信这两个指标的发展前景。

通过积极争取,学院终于成为教育部新评估方案确定后的第一批被评院校。2011年12月5日—8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一行9人到校考察评估。学院成立评估工作总指挥部,郎耀秀副院长任总指挥长、周鸿副院长任副总指挥长。全院上下都以一种积极进取、坦然面对、开放平和的心态,主动配合专家组考察评估。专家组四天在校考察期间,一切都在总指挥部的安排下按计划顺利进行,也没有遇到任何问题需要我解决。这说明我们的评估准备工作是充分的,总指挥部的指挥是高效的,师生员工的配合是积极的,整个评估工作有条不紊。

在最后的反馈意见会上,专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万良教授代表专家组讲话:几天的考察一直使我们感动不已。从我们的直接感受和听到学生和老师的反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河池学院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廉洁、奉公、努力,团结全体师生员工为建设学校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使学校形成了团结向上、积极奋进的大好局面。学校定位准确,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学校的变化和成就令人瞩目。学校“升本”以后,现在的办学条件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要,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本科教学质量也有了基本保证,这“三个基本”都实现了。

2013年1月5日-7日,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学院通过评估后一年来的整改工作进行验收,王万良教授应教育厅之邀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经过考察认为,学院的整改工作扎扎实实,没有走过场。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真情告别

2013年4月17日,组织上通知我第二天到新单位报到。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开欢送会,没有欢送晚宴,只有几位学院领导和我话别。当韦春北书记请艺术系几位老师端出一个油泥托盘,让我在上面按上一个右手掌印留作学院纪念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河池学院给我的最高荣誉!

2013年6月5日,河池学院召开干部大会,上级领导宣布郎耀秀同志任河池学院院长。我有幸参加大会并讲话,这些年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很苦很累很开心。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抱团取暖”,在河池学院就是书记和院长抱团、班子成员抱团、干部和群众抱团、老师和学生抱团。我认为,这就是文化!我理解,文化就是精神和价值观。这也是河池学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在这样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下担任院长,是我的运气,也是我的福气!

九年院长路,横跨了我生命中的45岁至54岁,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期。



作者简介:覃伟年,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1998年5月至2004年8月,任广西工学院副院长。2004年8月至2013年4月,任党委副书记、河池学院院长。2013年4月至2019年,任广西科技大学(原广西工学院)党委书记。现退休。